技术文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中草药水分与虫害及霉变的关系
中草药水分与虫害及霉变的关系
更新时间:2017-06-14   点击次数:1857次

    中药村的品种繁多,属性复杂,主要来源是植物、动物、矿物;其中以植物类的药材zui多,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其本身性质的关系,都含有一定的水分,而含水量又因其组成成份和内部结构不同各有差异。中药材含水量的多少,是储存过程中保证质量的一顶重要指标,也是影响在库中药材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,对质量变化起主导作用。因此,必须重视水分的研究和管理。《中国药典》2010年版对丁香、天冬、牛黄等30多种药材的含水量做了*规定。本文从虫害、霉变、走味、变色、潮解、风化等方面谈谈水分与药材质量的关系,以引起中药材生产、经营、使用人员的重视。

 

1.水分与虫害的关系

   中药材在采收、加工、运输、储存的过程中,不可避免的要受到虫害的侵袭和污染。在一般性害虫中,生长繁殖需要温度、水分、空气和养料,如果其它条件适宜,而没有害虫生长所需的水分,则害虫也不易生存或抑制其生长繁殖。据实验,如气温在25℃含水量为25%以上的枸杞子易发生虫害,而同样的温度,含水量在15%以内时却不易生虫。在气温20℃,含水量为25%的当归,发生虫害较重,而同样的温度,含水量在15%以下,则没有虫害发生。
   在一般情况下,害虫生长繁育zui适宜的温度是25—30℃,药材含水量超过15%或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%时,害虫易生长,虫害以6—8月份为害zui严重,且富含淀粉、蛋白质、糖质、挥发油的药材zui易虫蛀。药材的含水量越高,造成的虫害越严重。因此,如果把药材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,就能抑制生虫或减少虫害的发生。通常药材的含水量应控制在15%以下,对杏仁、桃仁、紫苏子等籽实类药材则应控制在10%以内。

 

2.水分与霉变的关系

   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,特别是空气和土壤中。由于空气中有大量的霉菌孢子,散落在药材的表面,在遇到适宜的条件如温度25℃,湿度(空气中相对湿度在85%以上或药材含水量超过15%)及足够的营养物质等条件,即萌发成菌丝(发霉),并产生酵素将药材中的蛋白质、糖类、脂肪、胶质等成分分解,致使药材霉坏变质。如果没有适宜霉菌生长的水分,也是不易发生霉变的。霉菌躯体中的细胞含水量为70—80%,霉菌的细胞所进行的新陈代谢,主要是在水的作用下,依靠霉菌分泌在其细胞壁外的酶,将淀粉、蛋白质、纤维素等变成低分子的能溶解于水的化合物,再吸收到细胞中的。水分越高,则霉菌新陈代谢的作用越强,其生长繁殖也越快。据实验,在30℃的恒温下,相对湿度69%,含水量13.6%时的麦冬没有霉变;而相对湿度75%,含水量在17.9%,13天开始霉变,相对湿度81%,含水量20%,9天开始霉变。

中草药水分检测仪

深圳市冠亚技术科技有限公司

深圳市冠亚技术科技有限公司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科苑西工业园25栋1段三层

版权所有:深圳市冠亚技术科技有限公司  备案号:粤ICP备13045729号  总访问量:698711  站点地图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管理登陆